2025年7月17日,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一澜实践团奔赴文山市追栗街镇中心学校,以 “艺术为舟,实践为桨” 为理念,开展为期 10 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团队深耕乡土调研,融合生态文明、乡村振兴、非遗传承与美育课堂四大板块,为乡村孩子搭建认知乡土、拥抱未来的桥梁,在滇东南大地上书写青春赋能的实践篇章。
调研先行:触摸乡土肌理,筑牢课程根基
实践团的支教并非 “空中楼阁”,而是始于对当地文化与生态的深度调研:
走访追栗街镇校园及周边林地、溪流,摸清教学环境与自然禀赋;
走进文山州博物馆,在 “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” 摄影展中读懂民族交融史;
参与竹节舞、火把节等民族活动,从肢体律动与篝火狂欢中提炼非遗传承的 “活素材”;
探访丫呼寨红色基地与消防站,将红色精神与安全守护的本土故事融入课程设计。
调研中发现的喀斯特地貌特征、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及文山 “生物多样性宝库” 的生态优势,成为后续课程的核心素材 —— 让每一堂课都扎根于这片土地的真实肌理。
多维课程:以艺为桥,赋能乡土成长